学术报道
东北大学陈凡教授谈“面向21世纪的技术哲学”

 12月26日,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凡教授应邀访问哲社学院,并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技术哲学”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副经理王华平教授主持报告会。

 讲座伊始,陈凡教授介绍了国际哲学与技术学会(SPT)的建立与发展,1976年SPT正式成立,至今已成立42年,2000年以前的SPT技术哲学国际会议概要主要围绕着技术中是否存在令人信服的哲学问题,这一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西方哲学在传统上偏重理论,技术哲学缺乏扎实的哲学基础;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技术哲学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21世纪以来,SPT共举行了九届国际会议,从这几届的SPT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已经从众多维度介入了这个世界。紧接着,陈凡教授通过分别讲述“技术哲学”的转向、特点、问题、趋势,向我们介绍了世纪之交的国外技术哲学,最后,陈凡教授语重心长地谈到中国技术哲学,他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发表了关于建构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指导思想的重要讲话,重点阐释了“加快建构中国特色的哲学科学”这个重要问题,我们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努力建构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在建构中国特色技术哲学时,应立足本土化、面向国际化、促进中国化,当然,我们的技术哲学还存在问题,而要解决“中国问题的技术哲学”,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技术哲学发展的一般理论运用于我国的具体实践,还要从中国的国情引出需要探讨的新课题,获取有实践意义的新见解。在问答环节,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发问,围绕着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异同等问题进行讨论。

 陈凡,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STS)。现任东北大学哲学系主任,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教授。兼任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技术哲学委员会理事长,科技与社会(STS)委员会理事长。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辽宁省首届“社会科学成就奖”等几十项奖励。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以及省部级课题几十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期刊上发表200多篇论文,出版《解析技术》等10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