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
天人讲堂第131期:洪修平谈“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华儒佛道相异互补”

11月3日,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教授做客 “天人讲堂”第131讲,带来一场题为“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华儒佛道相异互补”的讲座。

本场讲座内容分为六部分:一、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华儒佛道;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三、儒家的人文性和宗教性;四、道家道教的自然论和人生论;五、印度佛教走进中国;六、儒佛道三教相异与互补。

讲座伊始,洪修平教授首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向大家讲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在上千年的演变发展中,最终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格局。紧接着,洪教授对“三教合一”的概念进行的深入的解读。他指出,“三教合一”的提法明清时期就开始使用,大抵是说儒佛道三在“教虽分三,道乃归一”的共识下价值追求趋于一致,并非指三教失去各自的个性而合为一家,而是说三教都以自身为本位融摄了另外两家之说,合三教思想于一体,同时也是说三教经过长期的相互融合而共同成为中华文化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他讲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首先,从中国传统宗教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还是三代以来祖先崇拜与天地鬼神祭祀,乃至土生土长的道教,都是以现世现生的生存和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得出中国传统宗教中是以人为本的人神关系结论。其次,从中国哲学的视域分别论述了儒、道两家的人生哲学。儒家的人文精神引领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精神。洪教授特别指出,这里的“人”,既指现实中群体的人,也指每一个个体的人。洪教授表示,我们应通过创造性活动来发掘、改造儒学中对现代社会和人生有意义的东西。在先秦“礼崩乐坏”的背景下,儒家以建设的方式应对,而道家则以批判的方式应对。道家的理论框架是“自然”,但其对人的地位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肯定。在实现“人”的途径上,儒家讲入世有为而“归真”,道家则讲避世无为而“归真”。佛教对“人生”内涵的扩大和对道德行为的强调,确保了佛教为善去恶道德说教的威慑性及其人生理想的恒久魅力,提供了佛教与中国传统固有的儒、道人生哲学相融互补的契机。譬如生老病死,人生苦难,儒、道两家谈得并不充分,而外来的佛教却从业报轮回的角度对此作了专门的补充。洪教授指出,儒道佛三教分别以不同的人生哲学来满足现实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多方面的需要,这在历史上对中国人的心理调控和人生价值的追求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本期“天人讲堂”由bes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bet356体育亚洲官网入口傅有德教授主持。傅教授提到“天人讲堂”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本次讲座通过解读文明交流互鉴,分析儒佛道三家的人文精神,帮助同学们加深对儒佛道相异互补的理解。儒佛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但在共同的价值追求方面却“殊途同归”。我们应当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意识,同时交流互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洪教授的讲座不仅提供了中国三教融合发展的宏大历史视野,还将眼光放回当下,探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在互动环节,与会人员纷纷围绕儒释道三家的本位意识、中西文化如何开展交流互鉴、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等问题展开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武娜

:齐晓东

审核:李海涛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