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郭沂教授做客“天人讲堂”第122讲,带来一场题为“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建立、失落与重建”的讲座。
讲座伊始,郭沂指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精神危机,精神危机导源于人生意义的丧失,而人生意义的丧失又是由价值的失落所造成的。讲座的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何为价值、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建立、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失落以及道哲学对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重建。
首先是对价值的探讨。郭沂将“价值”重新定义为“对人的存在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在此基础上,他辨析了价值与意义的关系:价值为意义之体,意义为价值之用。通过分析孟子“小体”与“大体”之分,进而把人的存在分为生物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相应地,生命有工具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两种类型,前者包含生物存在与社会存在,后者对应精神存在。郭沂强调,精神生命是人之为人的本质。
接着,郭沂展开了对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建立的分析。他认为,中国的“轴心时代”为殷周之际至周秦之际(公元前11世纪至前3世纪),并批判了雅斯贝斯对轴心文明为公元前800-前200年的限定,他指出“轴心时代”的特质是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建立。宗教和哲学是人类基本价值体系建立的方式,各个轴心文明运用这两种途径的方式有所不同,由此造成了各自鲜明的个性。如:希伯来采用了宗教的途径;希腊采用了哲学的途径;印度也采用宗教途径,但其宗教是具有哲学性的宗教;中国则同时采用了宗教和哲学两种途径,而且这两种途径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致使这种宗教是带有哲学色彩的宗教,这种哲学也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哲学。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构成是价值实践论和价值本原论,即形而下学和形而上学。郭沂点明,就价值实践论而言,世界各种文明的价值体系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就价值本原论而言,世界各种文明的价值体系千差万别。由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四个轴心文明通过宗教和哲学两种方式所建立的价值系统,成为此后两千多年整个人类的基本价值系统。
随后,郭沂探究了人类基本价值体系失落的原因。他认为,外部原因为启蒙运动以后形成的理性至上思潮的影响。人们相信理性不但可以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人自身的问题,包括道德、精神、信仰之类的问题,相信理性是价值的基础。此外,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失落也有其自身原因,即形而上学的困境。以中国形而上学为例,郭沂具体分析了其优势与缺陷。他认为价值失落的实质是价值本原论的崩溃。宇宙大爆炸理论从根本上撼动了传统宗教和哲学的价值本原论和价值神圣性,而这正是“轴心时代”形成的人类基本价值系统式微的一个重要根源。郭沂指出,正是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失落,这致使当今人类重新回到轴心时代之前那种没有意义的时代。
最后,郭沂提出“道哲学”是对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重建。根据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根源,“道哲学”的任务有二:一,厘清理性的边界;二,重探价值本原。“道哲学”是郭沂在2005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哲学观,在吸收儒道两家有关“道”的思想上,实现了超越。他这样解释“道哲学”:是一种在“道”的基础之上或者沿着“道”的进路而建立起来的哲学(Daoic philosophy),而不是为了“道”而建立的哲学和形上学,也不是对“道”所作的哲学解释(philosophy of Dao)。郭沂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本原论,多持宇宙论与本体论合一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误会,价值世界与物质世界应是并存而隔绝的。作为宇宙本源、生命本源的道属于物质的世界,可称为“物质道”,作为价值本源、意义本源的道属于价值的世界,可称为“价值道”。“价值道”是真正的彼岸,对它的探讨可谓之“形而外学”。在具体分析了物质道之后,郭沂又探讨了人性及其类型、人心及其功能、价值与人性在实现过程中的互动。其中,他特别指出与价值耦合的人性的实现能够帮助和促进价值的实现,并阐明了价值何以神圣。
本期“天人讲堂”由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讲座通过线上形式进行。听众就亨廷顿何以提出基于“轴心时代”价值的“文明冲突论”、价值体系是否真的已经崩溃、“价值道”与后儒的“天”概念的区别以及“价值道”的来源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